全国咨询热线:13871201880

迦南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产品介绍

迦南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2024-05-31 07:26:20 |   作者: 自动化立体仓库

  公司所处的行业为制药装备行业,是制药工程、制药工艺、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计算机运用、化工机械、材料及机械制造等多个高新技术领域复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人类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制药装备行业的需求属于刚性需求,不有着非常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和季节性特征。

  公司主要是做制药装备制造业务,该领域是制药工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按照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制造业分类中的“C35 专用设备制造业”。按照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业务所属行业为“C3544制药专用设备制造”。

  公司在国内口服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线设备制造领域处于领头羊。公司具体业务板块可细分为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智慧物流业务、医药研发服务等;产品最重要的包含粉体工艺设备、固体制剂设备、中药提取设备、流体工艺设备、智能物流系统、医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及检测服务等多个领域。截至目前,公司产品已基本覆盖固体制剂设备的整线生产工艺流程,已初步可以向制药公司可以提供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的设备和工艺也适用于保健品、食品、化妆品、新能源等别的行业用户,公司产品和服务已覆盖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和国内知名制药企业、知名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和新能源企业,形成了坚实的客户基础。

  公司专注制药装备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和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上述领域是制药装备行业和物流装备行业中重要的细分行业。制药行业目前仍是公司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全球医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的开展和规划具有深远影响,也是公司战略布局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石。医药消费市场的持续发展将直接带动客户产品的需求量,从而给制药装备生产公司能够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世界人口总量的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逐步的提升,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渐完备,全球药品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在全世界内,医药行业已成为卫生保健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IQVIA(IQVIA是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产业专业信息和战略咨询服务提供商)于2021年6月发布报告《2020年全球药品市场回顾与趋势展望》预测:第一、未来五年,新兴医药市场药品用量增速放缓,全球药品用量将以低于1%的CAGR增长;过去十年,新兴医药市场主要疾病领域的药品用量都有所增加,其中肿瘤的CAGR为30%;在发达国家市场,肿瘤疾病负担最重,肿瘤药CAGR为14%。第二、全球医药市场将以3%-6%的CAGR增长至2025年的1.6万亿美元;公共卫生事件对主要发达市场的影响各不相同,但预计2021年后将保持低个位数稳定增长;公共卫生事件对新兴医药市场的影响也不一样,但预计2021年后将维持“个位数”平稳增长;预计公共卫生事件后中国的药品支出将加速增长,原研新药数量和使用增加是重要驱动因素。第三、预计到2025年,全球两个主要治疗领域-肿瘤和免疫将以9%-12%的CAGR增长;由于生物类似物的使用,全球肿瘤药支出增速将放缓至10%,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2,600亿美元。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于2021年11月发布《中国肝病及抗癫痫药物市场独立市场研究报告》数据分析预测,中国2021年医药市场规模预期为17,292亿人民币,2016年-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4%。预期2021年-2025年中国医药市场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医药市场收入将于2025年达到22,873亿人民币。其中,化学药物2021年预期市场收入8,466亿人民币,在整体市场收入中占比为48.96%,预期2021年-2025年化学药物市场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市场收入将于2025年达到9,752亿人民币。中药2021年预期市场收入4,578亿人民币,在整体市场收入中占比为26.47%,预期2021年-2025年中药市场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市场收入将于2025年达到5,005亿人民币。目前生物药在市场收入中占比相比化学药仍然较少,但是收入增长潜力大于化学药。中国生物药预期2021年市场收入为4,248亿人民币,在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中占比为24.57%。中国生物医药市场中生物药收入2016年- 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3%,上涨的速度高于中国整体医药市场收入上涨的速度。预期生物药市场收入将持续以较高速度增长,预期2021年-2025年市场收入上涨的速度为17.6%,市场收入将于2025年达到8,116亿人民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于2022年9月发布《中国肝细胞癌创新药市场研究报告》数据分析预测,(1)近年来中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得到了迅速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到2020年,我国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由3,328.6元增长到5,146.4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5%,预计到2025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将达到8,012.7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3%,2030年将达到11,454.5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4%。在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中,可发现2016年到2020年,由14.0%增长至16.0%,预计在2025年比例为17.1%,将在2030年达到17.3%,占比趋势从缓慢增长走向稳定。(2)与全球市场相比,中国境内医药市场的研发支出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的医药研发总投入为2,057亿人民币。而随着国内药企对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国内多项利好政策的执行,预计到2025年,国内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达到3,423亿人民币,2021年至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3.6%,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5,303亿人民币,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9.2%。(3)随着我们国家人口的中老年人比例逐年上升,我国对中医药的政策支持,社会医疗保险的范围的扩大,并伴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不断的增加,我国居民对于中药需求不断增多。预计2022-2025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并以6.7%年复合增速增长,预计2025年时我国中药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2,080亿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公司实现利润总额76,858.3亿元,比上年下降2.3%(按可比口径计算)。其中,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05.7亿元,同比下降3.7%;利润总额为3,473.0亿元,同比下降15.1%。

  近年来受我国经济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医保投入增加等因素影响,中国药品销售需求增长迅速,中国在2014年开始,医药市场就占据全球第二的排名。根据2023年10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2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初步推算为84,846.7亿元,占GDP百分比为7.0%,较上年增加0.3%。

  2.1良好的政策支持智能物流系统建设。2021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畅通高效、协同共享、标准规范、智能绿色、融合开放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培育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商贸物流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显著提高,商贸物流网络更加健全,区域物流一体化加快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商贸服务业和国际贸易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2019年发改委等部委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启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完善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施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

  2.2市场需求日趋旺盛。随着人力成本增加和土地资源缺乏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上升,企业日益需要更为快捷、精准、有效的智能物流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可以节约仓库占地面积、减少人力及人员作业强度、提高效率和良品率,可以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系统之间自动进行信息接收与传递,使公司实现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智能物流系统日渐成为医药、烟草、快递、3C电子、动力锂电、新能源等行业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现代工业已经逐渐迈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时代,各行业大中型企业需要广泛建设智能物流系统。

  因此,从公司行业整体发展环境来看,公司所处的大行业以及公司目前和未来的主要市场、产品布局和研发领域符合全球医药总体行业及智能物流行业发展趋势。

  二十世纪60年代后,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药品需求激增,带动了制药工业的快速成长。与此同时,欧、美等国的制药装备行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机遇。80年代后,国际制药装备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德国BOSCH集团、意大利IMA集团、德国GLATTA等知名企业为主导的竞争格局。90年代初,由于亚洲、南美洲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激增,这些地区出现了一批新的制药装备企业,但是这类装备制造企业起步晚,停留在仿制、改进和组合阶段,上述三大企业凭借其领先的技术水平,精良的制造工艺,良好的售后服务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依旧垄断新兴市场的高端产品市场。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虽然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但行业发展较为缓慢。1985年,全国制药装备企业不足30家,产品种类只有约300余种。至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制药装备行业进一步发展,拥有的制药装备生产企业达到400余家,可生产 1,100多种规格的制药装备产品,但普遍企业规模小,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售后维护不足。1999年,随着国家对6,000余家药品生产企业强制实施GMP认证,带动了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产品品种规格等各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随着中国医药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制药企业大规模GMP改造的进行,中国制药装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中国制药装备制造企业迅速崛起,逐步打破了国际知名企业对高端制药装备的市场垄断。凭借自主创新和成002001)本优势,中国制药装备制造企业已成为国际市场上强有力的竞争者,并形成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产能持续扩张的背景下,制药装备不断更新升级,行业加快朝着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传统落后的设备逐渐淘汰出局。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高端制药装备行业予以支持及鼓励,部分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已能满足高端客户需求,国产替代进口的步伐正在加快。而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过去国产药机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主要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竞争分散,同质化严重且多以价格战为主,近几年在市场需求更加多元、药企对设备要求日趋严格的情况下,个别制药企业已经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向好。

  目前,整个制药装备行业正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但相较于进口设备,现有的国产药机整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部分设备尚难以匹配现代医药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的现状,同时不少国产企业依然依赖于进口技术或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因此国产药机行业的发展任务任重道远。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新政不断出台,多项重磅举措相继实施,例如药品审批提速、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进、“4+7”带量采购、新版基药目录发布、医保目录调整等,我国医药产业环境发生巨变,优胜劣汰之下,制药装备行业分散的格局有望改善,医药行业的变革给制药装备行业带来新的挑战与发展机遇,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未来,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将继续向高端领域发展,高端制药装备及复杂制剂生产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包括对于制药装备的集成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智能化生产体系的应用等。

  自国家出台《“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国制造 2025》等政策以来,医药创新产品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一直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居民健康消费升级,要求医药工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迫切需要重点提升新型生物药生产技术、原料药创新工艺、高端制剂生产技术、中药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医疗器械工程化技术和关键部件生产技术。因此制药装备行业的加速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各类新型自主创新设备及工艺技术层出不穷,创新化学药、中药、生物制药、各类制剂、细胞制备等高端制药装备与国际步伐齐头并进,制药装备从自动化、系统化逐步向智能化、高端化的趋势发展。制药装备企业应当持续进行技术融合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进行国际化发展,在逐步替代进口的同时也发挥自身优势,推向国际市场;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不断完善整体交钥匙工程能力,以此构建未来医药4.0的制药体系。未来,我国制药装备企业将面临转型阵痛的考验,墨守成规终将被淘汰在历史的长河,唯有不断创新升级,汲取国际先进制药企业的经验,及时调整发展战略,与制药企业进行更加深度的专业融合,才能保持竞争力和持续性发展。

  此外,环保核查风暴、国家对创新药的大力鼓励以及医药外包行业的蓬勃发展都给予了制药装备行业新的生命力。国产企业凭借设备性能优异、交付快、售后服务及时等优势,抓住了本次制药装备进口替代的巨大机遇,同时积极向海外市场开拓。2020年的公共卫生事件,又让世界看到了国产制药装备的产品力。国产企业凭借设备性能优异、交付快、售后服务及时等优势,抓住了本次制药装备进口替代的巨大机遇。一方面,欧美厂商不具备短时间内高强度的交付能力;另一方面,2020年的公共卫生事件下国际物流缓慢、产品进出口受限。此轮公共卫生事件后,过往进口替代缓慢的制药装备有望一举切入国际产业链,快速实现替代。同时,更多的国产制药设备远销海外,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与市场份额逐渐提升。

  国家对高端制药装备行业予以支持及鼓励,促使制药装备行业加速转型升级,叠加2020年的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的切入契机,中国制药装备产业正从过去GMP标准更新下的周期性产业开始转向“需求+供给”双轮驱动的成长性产业。需求端,中国制药产业蓬勃发展;供给端,企业能力在市场机遇中不断积累,头部制药装备公司能力圈持续外延。因此,制药装备行业将在一系列利好的推动下迎来长周期的成长。

  公司一直以全球化的视野、持续的创新能力致力于为制药行业提供更贴近制药需求的优质产品及解决方案,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公司具备长期服务全球及国内高端客户的经验与能力,并凭借自身优良的研发设计能力、产品品质和及时交付能力而受到全球及国内知名客户青睐,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制药行业巨头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在口服固体制剂整线设备制造领域处于优势地位,可向制药企业提供制药装备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除口服固体制剂整线设备处于领先地位以外,公司目前业务还涵盖粉体工艺设备、中药提取设备、流体工艺设备、智能物流系统、医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及检测服务等多个领域业务板块,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的业务布局模式,产品及服务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的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处于国内厂商中的第一梯队;医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及检测服务系列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药研发和检测体系,拥有稳定的系统研发检测平台和前沿技术,具有高性价比,能够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实现快速、智能、可靠的研发和检测服务;是公司打通制药设备上下游产业链,从制药设备供应商,逐步发展为向制药企业客户提供工艺开发、设备整线采购、项目申报等制药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重要一步,也是行业中独特发展与制药设备工艺相结合的特色CRO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为制药装备,是国内知名的口服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体业务板块可细分为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智慧物流业务、医药研发服务等;具体主要产品包括粉体工艺设备、固体制剂设备、中药提取设备、流体工艺设备、智能物流系统、医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及检测服务等,主要应用于制药行业,还可应用于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健康产业相关领域及新能源等其他行业用户。目前公司可以为制药企业提供专业化、定制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线设备及配套工艺设计方案,具备工艺设计能力及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

  其中,公司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运营载体是控股子公司上海凯贤。上海凯贤主要为生物制剂及制药行业提供专业的流体系统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制药用水设备及工程、制药配液系统等流体工艺设备。

  公司智慧物流业务运营载体是控股子公司迦南飞奇。迦南飞奇是一家专业的智能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化立体仓库、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及新能源等领域。

  公司医药研发服务业务运营载体是全资孙公司比逊医药。比逊医药依托公司在制剂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为制药企业客户提供医药研发服务,以进一步提升对客户全方位需求的服务能力。具体业务包括化学药品固体制剂、注射剂等一致性评价服务、改良型创新药技术开发服务、中药固体制剂技术改进与质量标准提升及检测服务等。该公司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药研发和检测体系。

  未来,随着高端仿制药制药企业产能扩张及智能工厂项目推进、生物产业创新药规模扩张和智慧物流行业、药物研发外包及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业务及医药研发服务及检测业务等将继续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公司目前采用定制化生产的经营模式。公司产品主要面向制药企业,因客户厂房、工艺、产能等的具体需求差异造成各制药企业对制药设备的需求差异较大,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设备,也存在规格、配置、功能等方面的需求差异,这导致公司需要根据客户所提供的具体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甚至参与到客户的厂房、生产线的布局设计中,整个过程需安排专门人员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安装、调试、维修等服务,并需建立起与之对应的研发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公司通过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及专业的配套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进而实现企业自身的盈利。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2023)提出: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2022)提出:到2025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优势进一步发挥,健康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同比例提高。展望2035年,建立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卫生健康体系,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2022)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展望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2022)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2022)提出: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中高速增长,前沿领域创新成果突出,创新驱动力增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药械供应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国际化全面向高端迈进。展望2035年,我国医药工业实力将实现整体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成为世界医药创新重要源头,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实现更高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全面建成健康中国提供坚实保障。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2022)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中医药管理体制相适应、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与医疗健康融合协同的中医药信息化体系;完成中医药政务信息化网络建设,实现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互联互通;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有影响的试点示范;中医医疗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

  《推进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21-2025年)》(2021)提出:“十四五”时期,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建设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颁布30项中医药国际标准,打造10个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品牌项目,建设50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一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加强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服务平台建设,组派中医援外医疗队,鼓励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方式探索建设中外友好中医医院,到2025年,中医药政府间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传播等领域务实合作扎实推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明显成效。确立了中长期发展目标:展望2035年,中医药融入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主流医学体系,在国际传统医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在卫生健康、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多元价值充分发挥,中医药高质量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格局基本形成。

  《“十四五”国家药品安全及促进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提出:展望2035年,我国科学、高效、权威的药品监管体系更加完善,药品监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明显提升,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全面形成。药品审评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药品监管技术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明显提高,有效促进重大传染病预防和难治疾病、罕见病治疗。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产业层次显著提高,药品创新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优秀龙头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基本实现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跨越。“十四五”期末,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初步建立,逐步探索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标准体系,中药现代监管体系更加健全。

  《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提出: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强化医保基金监管。

  《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2021)发布,标志着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向省级试点企业以外的符合条件的企业开放。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2021)提出,中医药有望获医保支持,同时纳入保护品种范围,中医药有望迎来行业性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19年修订)》于2019年12月开始实施,国家药监局同步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等配套政策,取消了原有的药品GMP、GSP认证,同时推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管理等多项改革,全面加强药品违法行为的查处,以提升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2017)正式施行,从政策上体现了政府对中医药产业的大力支持,也将大力促进制药企业对中药提取类相关设备的需求。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2016)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中医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实现中医药继承创新发展、统筹协调发展、生态绿色发展、包容开放发展和人民共享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2016)提出:重点发展连续化固体制剂生产设备,先进粉体工程设备,高速智能包装生产线等,提高制药设备的集成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展系统化成套设备,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中国制造 2025》(2015)提出: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22)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展望2035年,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物流公司成长壮大,通达全球的物流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对区域协调发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更加有力,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2021)提出,到 2025年,初步建立畅通高效、协同共享、标准规范、智能绿色、融合开放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培育一批有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商贸物流企业,商贸物流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商贸物流网络更健全,区域物流一体化快速推进,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服务的品质和效率逐步提升,商贸服务业和国际贸易物流成本进一步下降。

  《关于组织实施生物医药合同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的通知》(2018)提出,在药学研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新药临床研究等细分领域建设合同研发服务平台,优先支持能提供多环节、国际化服务的综合性一体化合同研发服务平台;重点支持创新药生产工艺开发和产业化、已上市药物规模化委托加工等合同生产服务平台建设。

  从以上政策可见,公司所处的制药设备制造行业长期以来都是医药工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属于产业政策支持领域;且近年来,化学药产业、中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智能物流产业及生物医药研发服务等产业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除此之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2016)和《关于开展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公告》(2020)等政策的实施将加速促进制药企业对化学药品仿制药固体制剂设备的需求;上述行业政策对于我国制药装备行业及公司的中长期经营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企业获得良好发展的政策环境。

  1)公司积累了以优质制药企业为主的大量客户资源,覆盖我国除台湾、澳门以外的其他所有地区,并且延伸至全球30多个国家。

  2)公司部分产品基本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技术研发力量可以满足国际及国内高端客户的需求。

  3) 公司在保证现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挖掘新客户,凭借高附加值的整线设备提供能力和良好的口碑服务于客户,公司整线设备提供能力和品牌亦成为业绩驱动的重要因素。

  4)公司全产业链服务能力驱动业绩增长,公司业务范畴已形成从信息咨询、药学研究、设备支持、临床试验为一体的全产品服务研发链条。具有系统化的方案设计和实施能力,能满足各类客户跨领域业务打包整合的需求,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而且公司将继续通过内生和外延增长的方式,逐步构建和提升在药品信息咨询服务、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及制药技术设备产品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完善公司各业务板块和产业链,全面提升公司综合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主要业务为制药装备,是国内知名的口服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具体业务板块可细分为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智慧物流业务、医药研发服务等;具体主要产品包括粉体工艺设备、固体制剂设备、中药提取设备、流体工艺设备、智能物流系统、医药研发一致性评价及检测服务等,已基本可以向客户提供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经过多年探索和持续投入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产品,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等都位居行业前列,并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积累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在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公司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培养和积累,已经建立起一支技术突出、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公司现有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均在公司多年从事研发工作,相对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温州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积极探索并建立一套产学研合作的成功模式;截至目前,公司已拥有省级企业研究院、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头企业以及公司研发部门组成的定位明确的研发组织体系。通过多年来持续的技术研发创新,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93项,其中发明专利111项(美国专利4项)。

  上述成果和荣誉获得情况是对公司历年来在知识产权领域布局取得成绩的肯定,反映出公司具备良好的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理念,对于提升公司的品牌价值、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公司积累了以优质制药企业为主的大量客户资源,覆盖我国除台湾、澳门以外的其他所有地区,并且延伸至全球30多个国家。截至目前,公司的客户绝大部分为国际、国内制药领域领先的知名企业,包括赛诺菲、诺华、葛兰素史克、辉瑞、拜耳、国药集团、中国医药、云南白药000538)、恒瑞医药600276)、复星医药600196)、天士力600535)、同仁堂600085)、以岭药业002603)、信立泰002294)、丽珠集团000513)、华润双鹤600062)、海正药业600267)、片仔癀600436)、吉林敖东000623)、贵州百灵002424)、人福医药600079)、哈药集团、华海药业600521)、凯莱英002821)、荣昌生物、康弘生物、长春金赛、齐鲁制药、信达生物、泰康生物、科兴中维生物、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等。公司与大部分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壁垒。制药设备的运行水平直接影响药品质量,设备供应商一经选定,制药企业一般不会轻易更换。设备是否具备成功应用经验和足够广泛的应用案例对制药企业的设备采购决策有较大影响,新进入的设备供应商在短时间内较难取得客户的认同。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客户重复购买率,促使公司与客户共同成长,实现良性循环。另外,公司在食品保健品生产设备、新能源智能仓储物流和医药研发服务等领域也积累了一定的优质客户,包括汤臣倍健300146)、香飘飘603711)、多氟多002407)及天安药业等。

  报告期内,公司在保证现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挖掘新行业、新客户资源,凭借高附加值的整线设备提供能力和良好口碑服务于客户,公司整线设备提供能力和品牌优势突出。

  公司拥有健全的产品体系,具体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固体制剂设备系列、粉体工艺设备系列、流体工艺设备系列、中药提取设备系列、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医药研发服务等。其各业务种类均已形成系列化产品,配置规格齐全,可选工艺路径丰富,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生产条件和环境下的个性化需求。

  公司制药装备业务可以向制药企业提供制药装备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且公司产品具备性能稳定、工艺精细、操控性好、返修率低、密闭性好、收率高、可防止交叉污染、生产流程可追溯等特点,品质处于国内中高端水平。公司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可与公司制药设备类产品搭配使用,与公司传统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也可作为独立的产品线,向快递、电子商务等其他行业单独销售,为医药、物流等行业企业提供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大幅提升该等行业企业的物流效率。公司制药配液系统是医药流体工艺领域的高端细分领域,公司不仅在生物制药用水系统方面掌握了核心技术,同时具备了垂直整合生物制药配液系统相关的一次/二次设计、三维设计和动态模拟、模块制造和施工、自控编程、计算机调试验证和售后维护等多个环节的核心能力。另外,公司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药研发和检测体系,建立了一支精干的医药研发服务技术团队,可满足客户不同批量需求的处方工艺开发和检测。

  公司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核心产品的品质、性能逐年提升,与国外先进产品相近,具备了进口替代的实力,而价格远低于国外进口设备,满足了客户对工艺精度、稳定性能和经济成本等的多重需求,在性价比方面有很强的竞争力。

  上市以来,公司已将全链条深度服务理念贯彻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摆脱了传统的制造企业重生产轻服务、以订单为中心的经营模式,而是将服务贯穿于客户开发、初期技术咨询、订单承接、用户需求分析、产品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及需求跟踪等与客户交互的全过程。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大健康产业,进一步打通制药设备上下游产业链,从制药设备供应商,逐步发展为向制药企业客户提供工艺开发、设备整线采购、项目申报等制药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通过经营重心由生产向服务的转移,公司不仅可实现企业业务的扩张,将业务触手向利润空间更大的服务领域延伸,更能够进一步构建产业生态,提供综合性服务,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打开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展各类营销及售后服务活动,通过网络平台聚焦行业热点,分享观点和见解,发布产品信息;通过网络视频提供即时的技术咨询、售后安装,解决疑难问题;公司还联合国内著名医药设计院、行业知名专家举办智能化工厂、固体制剂整线、中药提取整线解决方案、智能物流系统、制药用水系统、原料药系统及制药信息化等各类网络研讨会;同时,公司也积极现场参与国际国内展会、参与大型招投标等渠道进行推广。此外,结合公司在国内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昆明、武汉、长沙、佛山和温州等地设立的办事机构和在国外择优选取资质较好、具有良好信誉的国际代理经销商,做到销售/售后服务工程师24小时待命、36小时到达现场、360度一站式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增加客户使用的愉悦体验”为核心的360度全方位产品与服务标准。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

  2024年,公司将继续围绕董事会制定的“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大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继续深耕制药装备市场和智能物流行业,力争成为国际主流的制药装备智能工厂整线解决方案供应商,并继续向大健康产业纵深持续推进。同时,公司将大力支持和依托控股子公司迦南飞奇在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及装备业务领域的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打造医药智能物流系统,提升客户物流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为客户构建智慧物流系统的透明工厂和智能配送体系,力争成为医药智慧物流行业的领军者和标准制定者之一。同时,公司也将大力支持控股子公司上海凯贤在生物制剂创新药用水设备、制药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方面深入挖掘,对医用纯化水机、医用蒸馏水机、蒸汽发生器、CIP/SIP系统、水储存与分配系统等医药流体工艺领域的重要设备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保证客户安全生产。未来,公司也将依托制药用水设备及制药配液系统业务往生物药前端及后端设备进行产业链的延伸。

  1、依靠公司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研发应用能力,继续完善并丰富公司固体制剂智能工厂整线设备、生物制剂流体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医药研发及检测服务等产品业务类别,搭建及优化大营销服务平台,提高公司在生物制剂流体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及医药研发及检测服务等产品服务的市场份额。

  2、以现有产品线为依托,以行业整合趋势为契机,通过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已有产品产能扩张、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向智能、整线及高端制造等相关环节延伸,尤其是集成化、密闭化、连续化、自动化、信息化及智能化等关键环节。3、继续强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持续研发能力,积极开展顺应市场趋势的高端产品研发,如依托自身的研发中心、智造研究院及药学研究院加大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及温州大学的合作研发,以符合甚至高于新版 GMP、cGMP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要求,同时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智能化程度,满足客户对制药生产线的信息化、自动化、质量控制、物流追溯、远程监控、节能减排等多层次复杂需求。

  4、继续增强制药工程设计能力,在目前已有产品系统工程设计的基础上,积极向固体制剂和流体制剂及其他制造模块延伸和拓展,形成智能化和整线工程设计能力,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

  5、继续加大在大健康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等相关领域的投入,提高自动化、专业化水平。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装配及辅助设备,进一步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扩大产能,加快相关产品的市场投放,加强公司与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加大市场开发力度,并以现有优质客户为基础逐步向大健康产业市场纵深持续推进。

  6、继续加大医药研发及检测服务的投入,对现有的医药研发服务平台进行全方位升级和扩建。构建以制剂研发为主的综合药学技术平台,提高公司研发水平,夯实公司在CRO行业的布局,一方面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效应,促进已有业务的技术水平和客户服务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将业务向下游延伸,构建更丰富和健康的产业生态。2024年,公司将继续结合募投项目,扩大上下游产业链,为制药企业客户提供更优质从工艺开发、设备整线、项目申报等一站式服务。

  7、结合募投项目,继续加快推进温州智能制造健康产业园生产基地的相关工作,对全产业链生产资源进行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将温州项目打造成为综合型功能性智能制造健康产业园示范生产基地,提升集团制造能力。同时,依托该产业基地,公司将继续强化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智慧物流业务三大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打造配套的数据运行中心;建立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要的智能制药装备和新能源智能物流系统的研究与制造能力,形成更为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8、加快推进公司天津智能工厂项目产业基地建设,构建智慧型生命健康产业生态,打造国家级研究开发平台,成立高端制药装备工业4.0研究院,汇聚行业优秀科技领军人才,开发更多关键核心工艺装备,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倾力进行前沿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积极推进与广大制药企业深度合作。同时,公司将继续扩大生物装备制造产能,持续增强公司生物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抓住进口替代机遇,进一步扩大公司业务规模。

  9、继续加强管理,提高公司运营效率。完善控股子公司的系统性、制度化管理;完善公司ERP管理系统;实现规划集成标准化;实现办公、财务软件标准化;修订和完善公司的权限体系,优化公司的治理机制。不断纠正和改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降造、物流和营销成本,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0、继续加大对中高端产品的推广力度。公司将深入挖掘市场机会,利用现有的渠道优势,整合客户资源,大力推广盈利性较好的中高端产品,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1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不断发展的新项目、新业务、新模式对各岗位的任职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将通过完善和优化员工绩效考评体系、员工培训体系、薪酬激励体系等方式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同时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保持团队活力,提升经营效率。

  12、持续倡导管理创新,为公司业务带来更多利润增长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公司高度重视创新工作,使之成为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公司鼓励全员参与创新,针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倡导对现有业务的产品、技术、渠道、营销模式、供应链等多方面开展变革与创新,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并为业务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3、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将继续在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发力,认真推动节能减排工作,不断研发节能环保新技术与新工艺,致力于公司业务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

  制药行业是目前公司产品的主要目标市场。制药行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人民健康的重要国民经济行业,受到国家严格监管,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及调整对制药行业影响较大。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的制药设备制造行业属于《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2016 版)》重点推进的六大发展领域之一,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未来期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工业的政策导向将面临调整及完善,制药装备行业的政策环境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新版GMP、一致性评价、预计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基本药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医保控费、两票制、带量采购等政策的实施或调整,都会给制药行业带来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其对制药装备的需求,进而影响到对公司产品的需求。

  公司将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利用自身优势丰富产品系列,增加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大健康产业。

  国内制药装备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公司目前主要所处的业务领域内,国内高端市场仍被制造业发达的德国和意大利的部分厂商占据。中低端市场有众多国内厂商参与,竞争方式以价格战为主,竞争程度激烈。

  随着下游制药企业实力的不断提升,其对药品工艺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制药设备的技术标准的要求也将相应提高,综合性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国外知名制药设备厂商在国内纷纷建立合资企业,公司直接面对国外先进设备厂商的竞争。如果公司不能加快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保持技术、生产水平的先进性,不能增加销售与服务网络的广度和深度,确保第一时间获取市场信息,提升目标客户对公司产品的关注度、信赖度、满意度,或者公司在发展战略及竞争策略方面出现失误,公司将会面临不利的市场竞争局面和较大的竞争压力。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具体业务板块可细分为口服固体制剂设备及智能工厂业务、生物及无菌制剂用水设备及配液系统工程业务、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及装备业务、医药研发服务等。尽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已经在同行业中有一定的优势,并已经与一批国内或国际知名的制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新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但随着国内制药装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逐步提升,公司在相关业务领域面临的市场竞争可能将加剧。

  公司将加快营销与服务网络的建设步伐,促使销售与服务的本地化,提升订单成交率。并积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整线项目、系统化及工程总包项目的销售与管理,全力支持和推动各子公司和各事业部做强做大,突出技术创新和制造质量的提升,加强核心设备、系统和工程在我国和新兴市场品牌地位。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扩大,根据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需要及市场变化,对公司资本运作、全球化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公司的运营也离不开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如果公司不能优化公司管理运营体系,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并建立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公司将面临管理不畅、人才不足的风险。公司将不断优化自身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打造学习型组织、培训平台和工具体系,逐步建立适应高科技企业和知识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给予员工发展空间以吸引并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

  公司的订单产品完工后的发货及安装调试受到客户的工程建设进度影响,如果客户工程建设进度较慢或者建设计划变更都可能导致客户要求公司延迟发货,最终影响公司销售收入的确认。

  公司将积极加强与客户沟通,为客户排忧解难,提高客户服务的满意度,最终促使订单顺利完成。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效果能否达成预期等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产能扩张后,可能由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政策、销售渠道及市场开拓情况、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的发展、市场容量、新的替代产品的出现、生产经营、产品价格变动等方面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变化,导致产品销售未达预期目标,从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投产后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将大幅增加,都将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尽力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同时积极开拓市场,为项目投产后产能扩张做好准备,力争项目投产后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减少新增固定资产折旧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

  随着公司并购业务的不断开展,公司的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逐步增大,在对子公司业务体系、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整合中面临较大的整合风险。

  为此,公司将以上市公司的运营标准和准则帮助子公司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以及业务流程。在技术、市场、管理、财务等方面进行逐步整合。同时相互借鉴、学习各自在不同领域的优秀管理经验和能力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015年度公司收购迦南莱米特55%股权,2016年度公司又陆续收购迦南凯鑫隆55%股权、迦南小蒋51%股权,2017年又成功收购迦南飞奇60%股权、迦南众心和60%股权,在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形成一定金额的商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以上交易形成的商誉不作摊销处理,但需在未来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截至目前,迦南凯鑫隆、迦南众心和、迦南小蒋及迦南飞奇经减值测试,其商誉已计提完毕,现存公司账面商誉系由迦南莱米特所形成,如果上述子公司未来由于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目标,则上述交易形成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减值金额将计入本公司利润表,从而对本公司未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将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与上述子公司原管理层保持密切沟通,采取切实有效的融合措施,在植入上市公司规范管理的要求下,确保子公司原管理团队以及人员的稳定性,并充分发挥既有员工的积极性,以实现协同发展。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上一篇:晶雪节能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下一篇:博众精工: 博众精工2023年年度报告摘要